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主线,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
作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标杆,近年来,我市涌现出一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案例。本报选取其中的部分案例,以飨读者。
天津职业大学以“双高”建设为引领,推动落实学历教育与培训同步规划、融合发展,围绕天津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以产定培、以教促培,持续完善体系、开发项目、加强管理,大规模高质量开展社会培训,满足院校教师、产业工人、社区居民等职业素质提升和美好生活需要。“双高”建设以来(2019—2023年),培训规模达到32.22万人次、72.72万人日,完成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1.17万人次,社会培训服务到款额为4560.54万元。“天职”培训品牌业内影响力和美誉度广为传播。
以产定培 产训融通
(一)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主动对接产业行业发展需要
围绕天津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急需紧缺行业(领域),以专业为依托建设生产制造、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应用化工技术等1个国家级和2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打造高技能人才培训服务载体。
(二)加强政行校企合作,切实增强培训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依托学校专业、师资、设备等资源,引入产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深化政行校企合作模式,共建产业学院和各类培训与评价中心,建设中国兵器北方至信技能人才培训中心和考评中心、林肯(中国)天津技术培训中心、麒麟软件教育发展中心培训基地、360(天津)网络空间安全培训中心、天津市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天津市安全技能培训师资研修基地、天津市残疾人培训就业实践基地等,拓展培训渠道和项目供给,积极开展入岗、适岗、胜岗、转岗等各类培训。
(三)健全规章制度,有效提升培训能力和治理水平
学校以制度牵总,建立校、院两级扁平化管理体系,形成由继续教育中心专设机构负责的管理机制,建成继续教育管理与培训服务平台,加强培训工作的数字化管理,已实现“一端多能”的项目申报、实施、备案和数据统计工作。此外,修订《天津职业大学社会培训管理实施办法》,出台《加强社会培训工作负责人及联络员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并将社会培训工作纳入聘期考核和职称评定。
以教促培 育训结合
(一)发挥教学资源基础优势,实现“育”与“训”的交互,服务社会培训,实现“技能增值”
学校依托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发挥教育教学优势资源,邀请教育界、企业界等知名专家和领军人物授课,聚焦理论、政策、教学、科研等,面向全国职业学校开展定制化、高质量师资培训,辐射中西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20余个省份,培训满意率超过95%,职教师资培训影响力全国知名。“双高”建设期间,获批了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国家级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基地、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培养基地,有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也同步提升了培训能力和影响力。
(二)建立教培相长机制,促进学校专业内涵建设
教学和培训的基点在专业,学校重视职业培训课程设计和评价标准,打通教与培的“旋转门”,制定专业(群)精品培训项目创建方案,鼓励专业教师围绕新业态、新技术、新工艺研制各级职业技能标准,及时将岗位任务、真实项目、工作流程引入专业课程。依托专业深入研究行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规律特点,构建了“六维度”和“四平台”终身教育体系。发挥专业特色,开发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和留学生技能培训,探索职普融通模式,入围教育部学习型社会建设(高等继续教育领域)重点任务建设名单。
(三)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体系,服务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不断深化育训结合,同时推进培训与评价相结合,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持续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申报并获批1+X证书试点37个,获批1+X证书考核站点47个,并参与制定12个1+X证书标准。同时,积极扩充职业(工种)评价资质,成立天津职业大学职业技能社会评价中心,获批人社系统第三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评价机构,可开展32个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此外,牵头制定了埃塞俄比亚2个国家职业标准。